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资讯 / 区县动态
宁波市建强基层网格员队伍提升基层“最小单元”治理效能
 发布日期:2023-03-02
 

宁波市紧紧围绕网格员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在选配、培育、使用上持续发力,通过整合网格力量、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职业培育、优化数字赋能等方式,切实把热心基层事务、善做群众工作、具有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适岗人才选进来、用起来、留下来,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切实提升基层“最小单元”治理效能,有力助推城乡现代社区建设。

一、在“优选”上全面用力,配强基层网格力量。一是严格选配标准。按照“一格一员”原则分类配备专职网格员队伍,其中城市社区主要从专职社区工作者中选聘,农村主要面向社会择优招聘或从村干部中选聘,切实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本乡本土人员选配为专职网格员队伍。二是选聘专业人才。按照城乡现代社区建设要求,组织开展“千人大招聘、万员驻社区”行动,2022年共公开招录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职网格员2214名,数量达到2021年招聘总数的3.3倍,一大批具有专业特长和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城乡社区网格员队伍。三是推动以专带兼。坚持以专职网格员为主体,广泛吸纳城乡社区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村(居)民代表、小组长、楼道(栋)长、志愿者和业委会、物业企业中的优秀代表,不断扩充兼职网格员力量。同时,建立新任公务员、选调生派驻网格锤炼机制,推动“1+8”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下沉力量联系网格,共同组成网格团队,形成平时包联服务、战时组团作战的“平战一体”运行机制,构建起“力量在一网集中、问题在一格解决”的工作格局。

二、在“精育”上持续蓄力,提升网格队伍能力。一是强化实战实训。将专职网格员纳入基层干部培养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围绕矛盾调解、养老反诈、防汛防台、消防安全等重点工作,科学制定网格治理培训方案,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网格拉练、实务实训,确保每人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网格员专业化培训170余次、专项拉练50余次,有效提升了网格队伍事件处置、应急处突等实战能力。二是强化数字赋能。优化网格员“掌上基层”应用功能,完善地理信息、问题诉求等基础数据的综合采集模块,推动网格信息获取方式从“全量采集”向“信息核准”模式转变,信息采集时间平均减少45.9%。深化“智管家”平台建设,实时亮显辖区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人力资源分布情况,帮助专职网格员有效统筹人员,形成团队合力。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市2857个村(社区)推广应用。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建立健全网格队伍激励机制,制定出台《宁波市社会治理“网格之星”评选办法》,按照网格员总量5%的比例定期评选市级“网格之星”,并根据财政预算额度配套奖励经费。同时,组织各区(县、市)优先从专职网格员中推选挖掘一批“宁波好人”“年度感人瞬间”等先进典型,有效提升网格队伍的荣誉感、价值感。

三、在“管用”上精准发力,激发网格治理效能。一是厘清工作职责。制定出台《宁波市网格事项清单管理办法》,梳理公布《网格准入事项清单》,根据网格事项准入“三不可、五同步”的要求,修订完善网格员工作职责清单。建立健全事项准入联席会审制度,明确部门下沉事项统一由联席会议审核把关,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任务”。同时,加强新增入格事项的管理评估工作,对出现违规准入情形的及时予以纠偏,确保网格事项接得住、做得好。二是规范事件处置。纵向上,加强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的四级贯通;横向上,建立各职能部门四级事件协同处置工作机制,推动网格问题上报、流转、处置、考核闭环式管理。其中,一至三级事件由网格上报,在辖区内流转处置;经镇级层面研判无法解决的事件,升级为四级事件并报至区(县、市)社会治理中心流转交办、协调联动,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治理。三是完善考评机制。将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平安考核的关键指标,落实对村(社区)书记、网格长的关联考核,将网格履职情况作为网格指导员、部门入格人员、组团联村(社区)成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加强问责问效、奖优惩劣,促使网格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评有据。同时,建立随机抽查督查机制,及时跟进网格组团力量对基层网格身份、网格格情、网格职责任务等应知应会内容的掌握情况。2022年以来,共抽查“1+3+N”网格团队5700人次,周报晾晒48期,整改“网格格情不熟悉”“网格职责不清楚”“网格事务参与不足”等问题132条,及时补齐网格队伍能力短板,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