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助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鄞州聚焦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核心中枢作用发挥,试点先行、全面推开,以强化职能、整合平台、优化机制为着力点,创新构建镇(街道)“一体两翼”“一核两型”立体指挥体系,积极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区域范本。
一、强化职能,凸显核心中枢定位
在功能定位上,将综合信息指挥室确立为“主体”与“核心”,以“外部事件流转中枢”和“内部职能运行龙头”为“两翼”,深度整合各政务咨询投诉及内外部信息指令,确保政令民情畅通,并赋予其督考职能,确保指挥权、督导权、考核权落到实处。在运转体系上,构建纵向“沙漏型”贯通、横向“矩阵型”协同的工作体系,实现对上统一承接、对下有效督考,内部运行条块结合、平战融合。综合信息指挥室通过全面承接党建综合办核心职能,实现了其对镇(街道)治理事务的全覆盖。以姜山镇为例,调整设置后,重点工作统筹协调、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村社目标管理考核晾晒等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二、整合平台,畅通信息流转渠道
将基层智治平台、公共事务受理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民呼我为12345平台、矛调窗口受理的政务咨询投诉类事件、非警务类事件处置等各类平台处置职能,统一归口至综合信息指挥室,纳入平台的各类民生服务和政务咨询投诉类事项均由综合信息指挥室负责承接、研判、转办和督办。同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镇(街道)内部的信息共享互通,使综合信息指挥室能够全面掌握镇(街道)治理的各类信息,为镇(街道)党(工)委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潘火街道为例,调整设置后,全年处理各类事件95868件,办结率99.95%,平均每件办结时间减少15小时左右。
三、优化机制,完善指挥协同体系
通过调整和明确各部门与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的对接关系,进一步强化“一对多”工作机制,使镇(街道)各条线指挥协同体系更加清晰顺畅。根据综合信息指挥室职能定位,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政研室、区接待服务中心、区数据中心、区督考中心对口的内设机构由党建综合办公室调整为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同时,对于新成立的区委社工部,由于其所涉及的镇(街道)内设机构较多,不作对口设置,明确由党群副书记联系,并在综合信息指挥室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分派和协调。以东胜街道为例,调整优化后,基本实现了“一室统筹、一屏统揽、一件统办、一窗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