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持续加大编制资源统筹调配力度,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建立总量严控、市域统筹、动态调整机制,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一是加强总量动态管理。通过建立灵活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固定编制与激励编制相结合、编内与编外相结合的教职工总量管理模式,健全“一年一核”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生数变化趋势,管活用好全市教育领域机构编制资源,重点用于中小学编制缺口以及紧缺学段、学科专任教师配备。结合地方工作实际,按照从严从紧、注重质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编制,确保教职工编制规模控制在合理、可持续范围。
二是健全统筹调补机制。在全面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及动态调整的基础上,针对学校、学段、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积极推进市管校聘,明确通过计划调控、跨校竞聘、组织调剂等方式方法,统筹教师队伍,由“学校人”变“系统人”,促进教师资源有序流转,推动教职工配备结构更趋合理。
三是优化完善配备结构。开展“教育管理机构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借用中小学教职工”等专项自查自纠,进一步完善基层教育管理机构设置,针对食堂、安保、宿管等后勤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保障,大力压缩非教学人员,杜绝无效供给,解决编制资源浪费问题。